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《哪吒2》)的制作过程中,使用了多种自主研发和第三方软件工具,结合国内外技术力量,实现了高难度特效与大规模场景的制作。以下是主要涉及的软件及其应用场景:
开发方:两点十分动漫子公司成都心智。
功能:用于处理大规模角色群集动画,如海底妖族战斗、海妖铁链缠绕等复杂场景。该软件通过算法生成“无一重复”的个体角色动作,解决了成千上万角色同时出现的制作难题。
技术亮点:曾获美国第70届技术与工程艾美奖,支持动态模拟与多层级细节调整,最终呈现“乱中有序”的视觉效果12。
开发方:苏州红鲤动画(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子公司)。
功能:用于角色设计、场景建模及特效处理。例如,玉虚宫的云纹雕刻任务中,团队通过建模工具将平面设计稿转化为立体场景,并通过反复修改达到影片的高精度要求。
相关著作权:包括动画修型系统、角色特效子系统等,覆盖动画制作全流程9。
提供方:深圳市瑞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
功能:为《哪吒2》提供分布式渲染支持。例如,一个3秒的复杂镜头在本地渲染需400天,而通过云渲染平台仅需24小时完成,大幅提升效率。
技术亮点:自主研发的渲染农场将任务拆分至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步处理,优化了存储与硬件性能10。
开发方: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。
功能:用于制作“裂空爪”岩浆特效、爆炸特效等。团队通过多层流体、烟雾与色彩叠加,结合东方美学设计,完成了符合影片风格的视觉特效。
技术挑战:相比前作《哪吒1》,技术难度提升5倍,单爆炸特效耗时7个月10。
应用模式:制片方采用“模块化管理”,将项目分解为26个独立模块,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跨地域协作。例如,广东企业底迪网络负责角色2D设计时,通过频繁沟通与细节标准化(如龙角、牙齿的参考素材),确保全产业链高效协同10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不仅依赖单一软件,更得益于国产技术突破与工业化协作体系。例如,Miarmy解决了群集动画的规模化问题,瑞云的云渲染提升了制作效率,而红鲤与洛克特的工具则支撑了细节精度与特效创新。这些技术工具的结合,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从“作坊式生产”向“工业化协作”的转型110
【温馨提示】山东迅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注于短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,服务于济宁及周边城市,已为上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企业宣传片、电商视频、抖音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,联系电话17661311261(微信同号)
下一篇: 哪吒2使用的建模和动画软件有哪些?